站内搜索
关注我们
预约挂号
医院公众号
网站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
领导信息
医院环境
设施设备
医院文化
发展历程
院训
院徽
宣传片
预约挂号
门诊安排
就医流程
医保政策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院内新闻
科普文章
科普视频
信息公开
院务公开
招标采购
招聘专栏
预/决算公开
预约挂号
门诊安排
就医流程
医保政策
科室导航
科室导航
门诊科室
知名专家门诊
普通精神科门诊
青少年儿童心理门诊
睡眠心理门诊
老年精神科门诊
内科门诊
便民门诊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
临床科室
普通精神科( 精神一科 精神二科 精神三科 精神四科 )
老年精神科( 老年精神一科 老年精神二科/综合科 老年精神三科 )
睡眠心理科
青少年儿童心理中心( 儿少一科 儿少二科 )
医技科室
门诊部
影像科
精神康复科
行政科室
党办
行政办公室
纪检监察室
人事科
规划财务科
医务科
院内感染管理科
护理部
科教科
医保办
后勤保障科
保卫科
营养膳食科
内设机构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司法精神病鉴定中心
伦理委员会
预约挂号
门诊安排
就医流程
医保政策
就诊服务
就诊服务
预约挂号
门诊安排
就医流程
医保政策
预约挂号
医院公众号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科普视频
科普文章
预约挂号
门诊安排
就医流程
医保政策
党团群工
党团群工
党风廉政
主题教育
团建工作
职工之家
预约挂号
门诊安排
就医流程
医保政策
科研教学
科研教学
医校合作
继续教育
预约挂号
门诊安排
就医流程
医保政策
争当红岩先锋.维护国家安全
预约挂号
医院公众号
站内搜索
关注我们
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文化
新闻中心
科室介绍
专家介绍
患者服务
信息公开
健康科普
党风廉政
科研教学
争当红岩先锋.维护国家安全
预约挂号
医院公众号
临床科室
首页 > 临床科室 > 青少年儿童心理科
摧毁一个孩子有多简单? 贬低他,不停地贬低他!

曾经有教育专家对1000名未成年人做过一项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在家里经常被父母责骂的孩子出现性格缺陷的几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郁”,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经常“暴躁”。在孩子心智还不成熟、非常依赖父母的时候,父母不亚于孩子心中的神,头顶上的天,孩子对父母的话深信不疑,对话里的刀子全盘接收。

心理学家说:“父母贬低孩子,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长大后,孩子会在人际交往中涌现出自惭形秽的情绪,缺乏安全感和对人的信任感,长此以往,还会增加孩子患抑郁症的几率。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父母出于以下几种心态来贬低孩子:

 

1、“贬低式”鼓励

为人父母,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但望子成龙的心态一旦过度,苦心就变成了孩子的一副枷锁。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等机构曾发布《青少年蓝皮书》,通过对多个城市学生的调研,整理出了“孩子最讨厌家长说的5句话”:

① 快去学习/快写作业!

②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你看看别人!

③ 不许看手机/不许看电视/不许玩游戏!

④ 真没用/笨!

⑤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不可否认,这些令人不适的话背后,潜藏着父母的鞭策和期许但反而让孩子更加反感,也更加容易陷入自我怀疑。

2、“贬低式”谦虚

有些家长不仅很少夸奖自己的孩子,而且无法坦然面对别人夸奖自己的孩子。比如,亲朋好友夸一句:“这孩子真聪明!”处于礼貌和谦虚,有的家长会立刻说:“咳,他不行,不如你家孩子成绩好。”不是看不到孩子的闪光点,而是强行贬低,以周全人情世故。而这种否定的杀伤力足以让他信以为真,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对自我的评价过低,不敢将内心的情绪释放。

3、“贬低式”自我投射

如果父母本身不够优秀,在社会上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就会产生自卑心理,把自己在工作上的压力,发泄在孩子身上。

例如,此前爆火的“流浪大师”沈巍是这样评价自己的:“我有压抑感,从小在父亲面前无所适从。”儿时的沈巍喜欢画画,热爱人文历史,但他的父亲却对此深恶痛绝,明令禁止。沈巍从小只能按照父亲的要求学习。一旦被发现他看自己喜欢的书,父亲就会大肆责骂,给他洗脑说“你一辈子都会没出息”。后来,沈巍填报大学志愿,被父亲逼着选了审计专业。因为那是父亲没实现的理想,必须由他去实现。后来的沈巍,在精神崩溃后,愤然出走乞讨,反抗着前半生数十几年,父亲对他的逼迫和控制。

 

大师与乞丐,只在一线之间。这条线,应当成为我们心中的警戒线。

 

无论出于哪一种心态,对孩子大肆贬低、打击,都是不可取的。如果我们总是对孩子的情绪视若无睹,那么即使这份贬低里包裹着爱,也将成为孩子一生痛苦的回忆。

泰戈尔曾在诗里写:“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并给你光辉的灿烂与自由。生活在不缺爱的环境中,是孩子一辈子的幸运。


推荐文章
青少年儿童心理科介绍
2020-09-27 15:14:53
情绪ABC理论的运用——情绪管理,健康心理!
2020-09-27 14:15:35
摧毁一个孩子有多简单? 贬低他,不停地贬低他!
2021-01-11 15:57:02
成就孩子 共筑梦想——我们在行动
2021-10-29 14:36:23
摧毁一个孩子有多简单? 贬低他,不停地贬低他!

曾经有教育专家对1000名未成年人做过一项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在家里经常被父母责骂的孩子出现性格缺陷的几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郁”,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经常“暴躁”。在孩子心智还不成熟、非常依赖父母的时候,父母不亚于孩子心中的神,头顶上的天,孩子对父母的话深信不疑,对话里的刀子全盘接收。

心理学家说:“父母贬低孩子,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长大后,孩子会在人际交往中涌现出自惭形秽的情绪,缺乏安全感和对人的信任感,长此以往,还会增加孩子患抑郁症的几率。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父母出于以下几种心态来贬低孩子:

 

1、“贬低式”鼓励

为人父母,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但望子成龙的心态一旦过度,苦心就变成了孩子的一副枷锁。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等机构曾发布《青少年蓝皮书》,通过对多个城市学生的调研,整理出了“孩子最讨厌家长说的5句话”:

① 快去学习/快写作业!

②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你看看别人!

③ 不许看手机/不许看电视/不许玩游戏!

④ 真没用/笨!

⑤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不可否认,这些令人不适的话背后,潜藏着父母的鞭策和期许但反而让孩子更加反感,也更加容易陷入自我怀疑。

2、“贬低式”谦虚

有些家长不仅很少夸奖自己的孩子,而且无法坦然面对别人夸奖自己的孩子。比如,亲朋好友夸一句:“这孩子真聪明!”处于礼貌和谦虚,有的家长会立刻说:“咳,他不行,不如你家孩子成绩好。”不是看不到孩子的闪光点,而是强行贬低,以周全人情世故。而这种否定的杀伤力足以让他信以为真,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对自我的评价过低,不敢将内心的情绪释放。

3、“贬低式”自我投射

如果父母本身不够优秀,在社会上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就会产生自卑心理,把自己在工作上的压力,发泄在孩子身上。

例如,此前爆火的“流浪大师”沈巍是这样评价自己的:“我有压抑感,从小在父亲面前无所适从。”儿时的沈巍喜欢画画,热爱人文历史,但他的父亲却对此深恶痛绝,明令禁止。沈巍从小只能按照父亲的要求学习。一旦被发现他看自己喜欢的书,父亲就会大肆责骂,给他洗脑说“你一辈子都会没出息”。后来,沈巍填报大学志愿,被父亲逼着选了审计专业。因为那是父亲没实现的理想,必须由他去实现。后来的沈巍,在精神崩溃后,愤然出走乞讨,反抗着前半生数十几年,父亲对他的逼迫和控制。

 

大师与乞丐,只在一线之间。这条线,应当成为我们心中的警戒线。

 

无论出于哪一种心态,对孩子大肆贬低、打击,都是不可取的。如果我们总是对孩子的情绪视若无睹,那么即使这份贬低里包裹着爱,也将成为孩子一生痛苦的回忆。

泰戈尔曾在诗里写:“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并给你光辉的灿烂与自由。生活在不缺爱的环境中,是孩子一辈子的幸运。


Copyright © 2024 - 2026 CQSJSBY.ALL
版权所有 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
邮编:400038
渝ICP备17016985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1935号
Copyright© 2024 - 2026CQSJSBY.ALL
版权所有 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
邮编:400038 渝ICP备17016985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19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