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时间:2021-01-11 15:57:02
曾经有教育专家对1000名未成年人做过一项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在家里经常被父母责骂的孩子出现性格缺陷的几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郁”,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经常“暴躁”。在孩子心智还不成熟、非常依赖父母的时候,父母不亚于孩子心中的神,头顶上的天,孩子对父母的话深信不疑,对话里的刀子全盘接收。
心理学家说:“父母贬低孩子,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长大后,孩子会在人际交往中涌现出自惭形秽的情绪,缺乏安全感和对人的信任感,长此以往,还会增加孩子患抑郁症的几率。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父母出于以下几种心态来贬低孩子:
1、“贬低式”鼓励
为人父母,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但望子成龙的心态一旦过度,苦心就变成了孩子的一副枷锁。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等机构曾发布《青少年蓝皮书》,通过对多个城市学生的调研,整理出了“孩子最讨厌家长说的5句话”:
① 快去学习/快写作业!
②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你看看别人!
③ 不许看手机/不许看电视/不许玩游戏!
④ 真没用/笨!
⑤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不可否认,这些令人不适的话背后,潜藏着父母的鞭策和期许但反而让孩子更加反感,也更加容易陷入自我怀疑。
2、“贬低式”谦虚
有些家长不仅很少夸奖自己的孩子,而且无法坦然面对别人夸奖自己的孩子。比如,亲朋好友夸一句:“这孩子真聪明!”处于礼貌和谦虚,有的家长会立刻说:“咳,他不行,不如你家孩子成绩好。”不是看不到孩子的闪光点,而是强行贬低,以周全人情世故。而这种否定的杀伤力足以让他信以为真,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对自我的评价过低,不敢将内心的情绪释放。
3、“贬低式”自我投射
如果父母本身不够优秀,在社会上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就会产生自卑心理,把自己在工作上的压力,发泄在孩子身上。
例如,此前爆火的“流浪大师”沈巍是这样评价自己的:“我有压抑感,从小在父亲面前无所适从。”儿时的沈巍喜欢画画,热爱人文历史,但他的父亲却对此深恶痛绝,明令禁止。沈巍从小只能按照父亲的要求学习。一旦被发现他看自己喜欢的书,父亲就会大肆责骂,给他洗脑说“你一辈子都会没出息”。后来,沈巍填报大学志愿,被父亲逼着选了审计专业。因为那是父亲没实现的理想,必须由他去实现。后来的沈巍,在精神崩溃后,愤然出走乞讨,反抗着前半生数十几年,父亲对他的逼迫和控制。
大师与乞丐,只在一线之间。这条线,应当成为我们心中的警戒线。
无论出于哪一种心态,对孩子大肆贬低、打击,都是不可取的。如果我们总是对孩子的情绪视若无睹,那么即使这份贬低里包裹着爱,也将成为孩子一生痛苦的回忆。
泰戈尔曾在诗里写:“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并给你光辉的灿烂与自由。生活在不缺爱的环境中,是孩子一辈子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