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10月31日下午,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政精神病医院会议室,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政精神病医院正式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这标志着重庆、云南两省民政精神专科领域跨区域协同发展、深化医联体建设迈出新步伐,也是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建设取得的新成果。
云南省民政厅二级巡视员李凤云,重庆市民政局市管二级巡视员罗世友,云南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处长雷蕙嘉、重庆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副处长姚力,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政局党组书记王振华、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院长胡晓林、副院长刘敏,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政精神病医院院长杨曜先等出席座谈会和签约仪式。会议由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政局局长徐润莲主持。
座谈会上,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与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政精神病医院就建立区域精神专科医联体相关事宜开展交流研讨。大理州民政局党组书记王振华在致辞中表示,大理州民政精神病医院是二级精神专科医院,与上级精神专科医院相比,在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上还存在较大差距。此次与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旨在借力重庆市三级精神专科医院的优势资源,补齐大理州民政精神病医院在运行管理、医疗技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短板,破解发展瓶颈,助推医院发展。
在随后举行的签约仪式上,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院长胡晓林和大理州民政精神病医院院长杨曜先分别在医联体合作协议上签字,正式达成合作。
据悉,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与大理州民政精神病医院同属民政领域,在管理体制、职能职责、发展历程上都有许多共通之处。近年来,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在市民政局的关怀指导下,立足民政工作职能,与时俱进推动工作,大力发展精神亚专科,在青少年儿童心理卫生领域、GCP临床药物试验研究、司法精神病鉴定等方面享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院长胡晓林在表态发言中谈到,“非常荣幸受邀来到大理州,共谋跨省医联体建设合作事宜。下一步,我院将通过医联体合作平台,大力支持大理州民政精神病医院强化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实现双向转诊和远程会诊,为患者提供更加规范、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重庆市民政局市管二级巡视员罗世友对此次签约仪式的圆满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就两地精神专科医联体建设提出期望。一是要多交流多来往,找准医联体建设的着力点,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互促共进;二是要真帮带真携手,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应总结发展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成体系成建制帮扶,真正“把脉问诊,传经送宝”;三是要互学习互帮助,优化诊疗服务模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动两地精神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10月31日下午,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政精神病医院会议室,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政精神病医院正式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这标志着重庆、云南两省民政精神专科领域跨区域协同发展、深化医联体建设迈出新步伐,也是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建设取得的新成果。
云南省民政厅二级巡视员李凤云,重庆市民政局市管二级巡视员罗世友,云南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处长雷蕙嘉、重庆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副处长姚力,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政局党组书记王振华、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院长胡晓林、副院长刘敏,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政精神病医院院长杨曜先等出席座谈会和签约仪式。会议由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政局局长徐润莲主持。
座谈会上,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与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政精神病医院就建立区域精神专科医联体相关事宜开展交流研讨。大理州民政局党组书记王振华在致辞中表示,大理州民政精神病医院是二级精神专科医院,与上级精神专科医院相比,在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上还存在较大差距。此次与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旨在借力重庆市三级精神专科医院的优势资源,补齐大理州民政精神病医院在运行管理、医疗技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短板,破解发展瓶颈,助推医院发展。
在随后举行的签约仪式上,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院长胡晓林和大理州民政精神病医院院长杨曜先分别在医联体合作协议上签字,正式达成合作。
据悉,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与大理州民政精神病医院同属民政领域,在管理体制、职能职责、发展历程上都有许多共通之处。近年来,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在市民政局的关怀指导下,立足民政工作职能,与时俱进推动工作,大力发展精神亚专科,在青少年儿童心理卫生领域、GCP临床药物试验研究、司法精神病鉴定等方面享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院长胡晓林在表态发言中谈到,“非常荣幸受邀来到大理州,共谋跨省医联体建设合作事宜。下一步,我院将通过医联体合作平台,大力支持大理州民政精神病医院强化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实现双向转诊和远程会诊,为患者提供更加规范、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重庆市民政局市管二级巡视员罗世友对此次签约仪式的圆满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就两地精神专科医联体建设提出期望。一是要多交流多来往,找准医联体建设的着力点,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互促共进;二是要真帮带真携手,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应总结发展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成体系成建制帮扶,真正“把脉问诊,传经送宝”;三是要互学习互帮助,优化诊疗服务模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动两地精神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满足群众就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