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时间:2025-04-14 10:13:50
导语
四月芳菲漫过枝头,一群“特殊游客”踏入满园春色。近日,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48名处于稳定期的精神障碍患者,在康复科社工项目组联合精神科、老年科组成的“白大褂护航队”的陪伴下,在歌乐山上天池度假村开展了一场以“好春光·趣踏青”为主题的春日疗愈行动。这场看似诗意的春游,实则是医院将自然生态融入精神康复的暖心实验——当花瓣落在患者肩头时,他们的眼睛比仪器数据更早诉说着治愈的故事。
春游≠游玩:藏在花瓣里的康复密码
“大家试试用手心接住飘落的花瓣,感受它的温度和轨迹。”社工师的声音混着鸟鸣传来。这是患者们在社工的引导下进行“感官唤醒训练”,通过触摸新叶、聆听鸟鸣、嗅闻花香、观赏植被等多感官刺激达到调节情绪的作用。据社工督导周楚芬介绍“自然环境能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本次活动特别设计的自然疗愈环节,有效弥补了封闭病房的感官剥夺问题。”
春游过程中,社工还设计了“迈小步”“跨大步”等团体游戏。将所有患者打乱科室重新进行分组,通过双脚夹纸运纸杯、投掷看点再跨步等游戏方式,让患者一起协作完后任务。患者们在安全环境中尝试主动交流、分工合作。患者老吴(化名)表示:“在这鸟语花香的环境中游戏,我好像忘记了住院的压抑。”小艾(化名)说:“和队友一起率先达到终点,获得奖励,一扫我最近阴霾的心情。”活动全程社工采用非评判性互动原则,并记录患者的社交参与度,作为后续个性化服务的依据。
分享会上,患者们纷纷表达着活动感受。“我在路上看到了樱花,这是第一次看到樱花,粉色花瓣落下来的时候,我觉得生活还是很美好。”患者朱女士(化名)激动地说道。同组的小李(化名)兴奋地说:“我今天认识了紫藤花,它很特别、很漂亮,让我感受到生机勃勃,我也要像它一样!”活动后的满意度测评,患者对这次春游活动满意度为100%,还有部分患者表示“希望以后能多一些此类型的活动。”一阵风来,落英缤纷,所有人不约而同在花雨中张开双手,这个默契的举动让随行医护人员不由感慨:“他们正在学习守护美好。”
社工联合医护人员提前对参与者进行量表评估以及家属知情同意,并协调各临床科室安排医护人员全程陪同。随行医疗组携带便携式心电监测仪和应急药品,确保零意外发生。春游途中,每个科室安排一名社工为患者提供“自然写真”服务,用于返程后赠送活动纪念照,让温暖从春日延续至日常。
结语
夕阳为返程车队镀上金边时,患者阿杰(化名)忽然指着车窗上的花瓣印记说:“它像我昨天画的焦虑曲线,不过现在是粉色的。”这个充满诗意的观察,让随行治疗师想起康复科科长夏晓蓉常说的话:“精神康复不是抹去所有伤痕,而是教生命学会把裂痕变成光照进来的地方。”
当48份春日回忆被铭记,这场带着青草香的特别行动已悄然播下种子——或许下一个晴天,就会有更多心灵学会在春风里舒展枝叶。
据悉,此次春游是康复科“户外康复计划”的首站,未来科室还将按季节设计秋收体验、冬季阳光疗愈等活动,构建“临床治疗—自然康复—社会回归”的全链条康复体系。